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骨牌效應



又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或多米諾效應(Domino Effect),是一種心理學效應,類似於蝴蝶效應,指在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中,由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這種效應廣泛地被應用於多領域之中,用來解釋一些具有關聯性的現象。用於比喻時,「多米諾骨牌效應」常指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牽一髮而動全身」

骨牌效應告訴大家:一個最小的力量能夠引起的或許只是察覺不到的漸變,但是它所引發的卻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有點類似於蝴蝶效應,不同的是,點與點的過程發展與變化是一致的,而其後果則是越來越嚴重。
 
一棵樹的砍伐,最後導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廢,可能是一生荒廢的開始;第一場強權戰爭的出現,可能是使整個世界文明化為灰燼的力量。

這些預言或許有些 危言聳聽,但是在未來我們可能不得不承認它們的準確性,或許我們惟一難以預見的是從第一塊骨牌到最後一塊骨牌的傳遞過程會有多久。

有些可預見的事件最終出現要經歷一個世紀或者兩個世紀的漫長時間,但它的變化已經從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開始了。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語言的深意

在治療室裡,光怪陸離、悲歡離合,人性最醜惡和光輝的一面,作為治療師都會經常欣賞到。

很少人知道,作為心理治療師,在治療室裡,說話用語是較其實職業嚴謹,這是為了避免在有意無意間,把一些「意念」植入client的潛意識中,這些意念會轉化為「想法」,假如對方朝著這些「想法」去實行,會帶來甚麼後果。你永遠估計不到,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可以對對方有多大的影響。

我們一般人會經常用「想」:"我想... ..."。

「想」這個字,作為治療師不鼓勵人們使用,「想」包含主觀意願,忽略客觀因素,和「要」可謂簱鼓相當、不相伯仲。當不能達成時,會很容易做成「不甘心」。需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能單單地「我想」、「我要」就一定應該「值得」得到。

「我想」只是包裝後「我要」的高級版,加強了主觀意願,成為了「理所當然」。當「我想」不能被滿足時,內在負面情緒會比「我要」更為強烈。不難怪大家會認為某些小孩太過「自我中心」,他們大都被從小教導說「我想」、「我要」。

正確應該用「希望」,這個詞不含有執著的期望,但會令人產生動力去行動、實踐,人們喜歡將「希望」達成視為奇蹟。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當你用「希望」這詞時,而經過一段時間後最終達成,那種喜悅和感恩的心情,相對起「我想」、「我要」被滿足時,那個較為強烈?

「睇唔開」是另一個不建議人們用的,特別是當我們以為自己在開解別人時,試思考一下:何謂「睇唔開」? 何謂「睇開啲」?
自己也會思考混亂吧!

這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用字,很有「幸災樂禍」、「講風涼話」的意味,又或是「愛莫能助」嘅意思,既然甚麼都幫不上,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吧!

「事出必有因」,世間萬物都不會無故出現問題的,而問題一定不會只存在單一方面,牽涉雙方都有責任,他們必定是做了某些事,而產生這樣的結果。

因此,當你下一次希望去幫助別人時,請停一停、思考一下,運用一下邏輯思維,幫對方分析吧!

蝴蝶效應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應 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

源於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了幾下翅膀,在兩周後可能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暴,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

在心理學上,蝴蝶效應表現為一種不同於普通的連鎖效應,因果性不明顯的情緒反應和行為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要注意微小的不良情緒,對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時調整心態,否則可能釀成大的不良後果。

當一個人小時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長大後這個刺激會被放大,將會引起極大差異的結果

例如,因為多年前發生的一點小小不順利,而開始心情煩躁,在壓抑和鬱結狀態中,小的情緒波動漸漸在心底形成軒然大波,最終,在多年後以不可預見的狂躁模式爆發出來。時間累積得越久,崩潰的後果越不堪設想。

當然,蝴蝶效應對情緒也可產生積極的影響。

古埃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夥子聽說有人說他的壞話,就憤憤不平去找人打架,路上走得口渴了,便向路邊小屋的主人要一杯水喝。

主人熱情好客,看他滿頭大汗,除了送水以外又遞過來一條毛巾,他謝過走出屋外,主人又追出來送給他一把傘讓他遮陽。

這個小夥子出 門以後,心胸豁然開朗,只走了幾步就轉頭回家了。為什麼?因為對小屋的主人的熱情招待心裡充滿了感激,原來那充斥在他心中憤憤不平的想法被沖淡了,他不想 為芝麻綠豆的小事去搏命,可能連小屋的主人都沒想到,小小的一把遮陽傘,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舉,居然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械鬥。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漣漪效應」亦稱為「模仿效應」,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Jacob Kounin 提出的,他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狀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而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

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憤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學生的錯誤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

簡單地理解,當一群人看到有人破壞規則,而未見對這種不良行為的及時處理,就會模仿破壞規則的行為; 就算及時處理,但在處理過程中,處理人在情緒上表現憤怒,言詞上對破壞規則的人加以人格上的批評及人身攻擊,反而會引起其他人對破壞規則的人產生同情。

如果破壞規則的人是人群中的領導者,並受到侮辱性的批評時,那就影響人群的效應會更加嚴重。形象點說,漣漪效應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往一湖平靜的湖水裡扔進一塊石頭,泛起的水波紋會逐漸波及到很遠的地方。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出醜效應 (PRATFALL EFFECT)



我喜歡叫二五仔效應」、又叫「犯錯誤效應」,意指精明人不經心中犯點小錯,不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覺得他具有和別人一樣會犯錯的缺點,反而成為其優點,讓人更加喜愛他,此種現象亦稱為出醜效應」 (PRATFALL EFFECT)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影分別放給他準備要測試的對象:

在第一段錄影裡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 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裡面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採訪時,他的態度非常自然,談吐不俗,表現得非常有自信,沒有一點羞澀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現,不時地贏得台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第二段錄影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不過他在台上的表現略有些羞澀,在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他表現得非常緊張,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翻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弄污;

第三段錄影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兩位成功人士那樣有著不俗的成績,整個採訪過程中,他雖然不太緊張,但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發言,一點也不出彩;
第四段錄影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很普通的人,在採訪過程中,他表現得非常緊張,和第二段錄影中一樣,他也把身邊的咖啡杯碰翻了,淋濕了主持人的衣服。

當教授向他的測試對象放完這四段錄影,讓他們從上面的這四個人中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選出一位他們最不喜歡的。 

想知道測試的結果嗎?最不受測試者們喜歡的當然是第四段錄影中的那位先生了,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都選擇了他,可奇怪的是,測試者們最喜歡的不是第一段錄影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錄影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測試者選擇了他。

從這個實驗裡我們看到了心理學裡著名的“出醜效應”。就是對於那些取得過突出成就的人來說,一些微小的失誤比如打翻咖啡杯這樣的細節,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相反,還會讓人們從心理感覺到他很真誠,值得信任。如果一個人表現得完美無缺,我們從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點,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夠真實,恰恰會降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是沒有任何缺點的,儘管別人不知道,他心裡對自己的缺點也可能是心知肚明的。



完美,不會令你得到更多的愛。 想受歡迎和愛戴? 不用太完美的。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Comfort zone



又叫舒適區或舒適圈,是指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的狀態,和習慣的行動,人會在這種安樂窩的狀態中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

非常成功的人通常會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去達成自己的目標。Comfort zone是一種精神狀 態,它導致人們進入並且維持一種不現實精神行為之中,這種情況會給人帶來一種非理性的安全感,類似惰性,當人圍繞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個Comfort zone 後,他就會開始傾向於呆在Comfort zone內,而不是走出Comfort zone。走出一個人的Comfort zone,他們必須在新的環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動方式。

人處於Comfort zone靠出一點的叫Stretch Zone (伸展區) or Learning Zone (學習區)在這裡最能使我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Stretch Zone裡是我們未涉足的 領域,那裡有充滿魅力的事物、吸引人目光的趣味,也有挑戰自我的生命任務。只有我們循序漸進地嘗試新鮮事物、做些改變,我們就可以拓展自己的生命經驗,發揮潛力。過了Stretch Zone就到了Panic Zone(恐慌區)了,一個人有著過多的恐慌與緊張也是無法學習到新事務的。

麼循序漸進走出Comfort zone卻不進入Panic Zone呢?這個問題好難,一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任務的能力的信心,來自於成功經驗的累積,是需要時間一步一步實踐的 讓自己在一步一步的小成功裡慢慢攀登高峰、大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