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情意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情意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情意結(Complex)



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學術語,簡單地可以理解為一種藏在心靈深處、不易被察覺的心理狀態,能產生強烈而無意識的、類似本能的衝動。每個心理學理論對於情結的詳細定義不同,但不論是佛洛伊德學派還是榮格學派的理論都公認情意結是非常重要的,是探索個人心理的一種方法。

情意結」(complex)是由Theodor Ziehen1898年所創,於榮格與佛洛伊德合作的時期發揚光大,榮格將complex形容為「無意識之中的一個結」,可以將情意結想像成一群無意識感覺與信念所形成的結。這種結可以被間接偵測,而表現的行為則很難被理解。只有造成有害行為的情意結,才被視為心理病。榮格認為無害的情意結是普通的健康心理狀態。

大家不難理解,經常聽到的「戀父情意結」、「戀母情意結」、「處女情意結」、「處男情意結」等等,都是有相對的情況出現的,平常表現只會令人感覺到對某方面有偏好,或較為執著,實質上,很難解釋到為甚麼會有這喜好和偏愛,是一種強烈而無意識的衝動。

當你發現對方有某方面的情意結時,而你並不符合那些條件時,不要認為真心可以感動他/她,不要企圖改變他/她,放過他/她等於放生自己,當然,不排除你自己都擁有二元對立的情意結吧!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權威情意結 Authority Complex



權威情意結就是指人們對權威的不自覺地服從的態度和行為,佛洛伊德認為,小時候的原初自戀,在接觸外面世界後,漸漸對自己不滿,反而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理想化」,並且對自己有理想的期望。然而自我理想會對自我產生限制因而對於權威會渴望服從卻又無法忍受這種矛盾造令群體處於相對不穩定的狀態。

攻擊和自發性是息息相關的嬰兒在生命最初時因還沒有能力做因果的連結所以他的攻擊等同於活動例如:在子宮內踢腳只是滿足了本我的衝動同時對外在環境產生接觸形成了自我的存在感但仍沒有能力承擔責任或感到罪惡感這種攻擊的本能是需要有一個可以讓自我對抗的外在人物才能產生真實的自我存在感所以整個過程不只是需要一位令自我滿意和崇拜的人物而且是可以明目張膽對抗的人物。


所謂病態的內向是指把這種對抗關係一分為二壞的關係被投射在外界好的關係集中在內心想像的世界因此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當這類型的小朋友從這種分裂中恢復過來時他會開始對他感到充滿迫害的外界表現得有攻擊性但若這時父母處理不當會令他又躲回自己的世界裡。

每個小朋友在小時候都希望自己有一對全知全能的父母可以依靠崇拜予取予求但若然在成長過程中始終無法超越父母的成就時自信總是有缺憾的。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時常需要為反對而反對否定父母或師長的權威然後才會開始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約拿情意結 (Jonah Complex)

約拿是聖經裡面的一個人物,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並且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神終於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去宣佈赦免一座本來要被罪行毀滅的城市 ——尼尼微城。約拿卻抗拒這個任務,他逃跑了,不斷躲避著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處尋找他,喚醒他,懲戒他,甚至讓一條大魚吞了他。最後,他幾經反覆和猶 疑,終於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 —— 宣佈尼尼微城的人獲得赦免。

“約拿”是代表著那些渴望成長,但又因為某些內在阻礙而害怕成長的人。對於約拿來說,他不願意成就神的旨意是因為仇恨,這座他要布赦免的尼尼微城是毀滅他家族的死敵。

上帝要約拿到尼尼微城去傳話,這本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榮譽,也是約拿平素所嚮往的。但一旦理想成為現實,又感到一種畏懼,感到自己不行,想迴避即將到來的成功,想推卻突然降臨的榮譽。這種在成功面前的畏懼心理,心理學家們稱之為「約拿情意結」。

這是一種情緒的狀態,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約拿情意結可能表現為缺少上進心,或「假謙讓」。

這種情意結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我們既想取得成功,但面臨成功時,卻又總伴隨著心裡迷惘:我們既自信,但同時又自卑;我們對傑出人物既敬仰,但 又總是有一種敵意;我們敬佩最終取得成功的人,而對成功者又有一種不安、焦慮、慌亂和嫉妒;我們不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

「約拿情意結」發展到極致,就是「自毀情意結」,即面對榮譽、成功或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時,總是浮現「我不配」、「我受不起」的想法,最終於成功的機會擦肩而過。

約拿情意結的基本特徵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表現在對自己,另一方面是表現在對他人。

對自己,其特點是:逃避成長,拒絕承擔更大的使命。對他人,其特點是:嫉妒別人的優秀和成功、幸災樂禍於別人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