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又叫「禁果效應」,是心理學的一種人際交往效應。指有好感的異性間,受到的外界干涉越多,他們的感情就會越深。這也就是造就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故事。

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羅密歐與茱麗葉相愛,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但壓迫並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 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

心理學把這種愛情中的人兒“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現象稱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這是有關愛情的一種心理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心理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

因此,當外在壓力要求人們放棄選擇自己的戀人時,由於心理抗拒的作用,人們反而更轉向自己選擇的戀人,並增加對戀人的喜歡程度。

中國民間過去流行這 樣一種說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著不如偷不著”,也就是說的這種心態。 

是什麼心理讓這些被“棒打的鴛鴦” 關係更緊密呢?

心理學上的解釋之一是,從選擇自由與對所選擇物件的喜愛程度之間的關係來說的。讓我們先看一個實驗,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布萊姆在一個實驗中, 讓一名在隨機中抽籤出的普通人,面臨A B 兩個選擇,A明顯是較B佔優的。
在低壓力條件下,另一個人告訴他“我們選擇的是A”,在高壓力條件下另一個人告訴他,“我認為我們兩個人都應該選擇A”。結果,低壓力條件下被試實際選擇A 的比例為70%,而在高壓力條件下,只有40% 的被試選擇A。可見一種選擇,如果選擇是自願的,人們會傾向于增加對所選擇物件的喜歡程度,而當選擇是被強迫的時候,便會降低對選擇物件的好感。

因 此,當戀愛雙方被強迫作出某種選擇時,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這種心態會促使他們作出相反的選擇,甚至會增加對自己所選擇的事物的喜歡程度。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事例:某對戀愛的青年,儘管遭到父母的竭力反對、親友的百般阻撓,兩人非但不中止戀愛關係,反而更親密,更大膽,有的甚至以自殺來對抗。

認知失調理論也能很好地解釋了這個頗具浪漫色彩的效應。當人們被迫做出某種選擇時,人們對這種選擇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這種心態會促使人們做出相反的選擇,並實際上增加對自己所選擇物件的喜歡。


因此,人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由於人們承受著反對戀愛的阻力,心理便產生抗拒作用,反而會使雙方的感情更牢固。

當這種戀愛阻力不存在時,雙方卻有可能分開。經歷過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驗的愛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衝擊。

當愛情的阻力消失時,也許曾經苦戀的兩個人反而失去了相愛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