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語言的深意

在治療室裡,光怪陸離、悲歡離合,人性最醜惡和光輝的一面,作為治療師都會經常欣賞到。

很少人知道,作為心理治療師,在治療室裡,說話用語是較其實職業嚴謹,這是為了避免在有意無意間,把一些「意念」植入client的潛意識中,這些意念會轉化為「想法」,假如對方朝著這些「想法」去實行,會帶來甚麼後果。你永遠估計不到,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可以對對方有多大的影響。

我們一般人會經常用「想」:"我想... ..."。

「想」這個字,作為治療師不鼓勵人們使用,「想」包含主觀意願,忽略客觀因素,和「要」可謂簱鼓相當、不相伯仲。當不能達成時,會很容易做成「不甘心」。需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能單單地「我想」、「我要」就一定應該「值得」得到。

「我想」只是包裝後「我要」的高級版,加強了主觀意願,成為了「理所當然」。當「我想」不能被滿足時,內在負面情緒會比「我要」更為強烈。不難怪大家會認為某些小孩太過「自我中心」,他們大都被從小教導說「我想」、「我要」。

正確應該用「希望」,這個詞不含有執著的期望,但會令人產生動力去行動、實踐,人們喜歡將「希望」達成視為奇蹟。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當你用「希望」這詞時,而經過一段時間後最終達成,那種喜悅和感恩的心情,相對起「我想」、「我要」被滿足時,那個較為強烈?

「睇唔開」是另一個不建議人們用的,特別是當我們以為自己在開解別人時,試思考一下:何謂「睇唔開」? 何謂「睇開啲」?
自己也會思考混亂吧!

這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用字,很有「幸災樂禍」、「講風涼話」的意味,又或是「愛莫能助」嘅意思,既然甚麼都幫不上,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吧!

「事出必有因」,世間萬物都不會無故出現問題的,而問題一定不會只存在單一方面,牽涉雙方都有責任,他們必定是做了某些事,而產生這樣的結果。

因此,當你下一次希望去幫助別人時,請停一停、思考一下,運用一下邏輯思維,幫對方分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